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

  • 连续梁桥临时固结简化模拟及配重影响研究

    时兆;

    对多种临时固结的简化方法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模型中临时固结解除前后的内力情况,“刚性连接加弹性连接一般加一般支承”的支承模拟方式是最为准确的内力表现,以“一般支承”约束节点的方法有最大的误差,不建议使用。在连续梁建模时对桥墩进行模拟,确保悬臂施工预拱度满足要求。分析边跨不平衡施工中的配重问题,可知必须采用“边施工边配重”的方法,确保后期合龙精度满足要求。

    2022年06期 v.2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岩溶条件下盾构隧道受力数值模拟研究

    杨雪冬;

    以某盾构隧道为依托,分析研究了该隧道在穿越岩溶区时遇到的地质问题,基于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以探讨盾构隧道在不同岩溶条件下的受力情况。从结果看,管片结构位移和地表沉降均和溶洞顶与管片距离d成反比例关系,且8m距离即为安全距离;管片和地表沉降均与溶洞填充程度呈反比例关系,且60%的填充程度下即可忽略溶洞的影响。

    2022年06期 v.2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铁路基软土地基管桩试桩工艺研究

    富岩;

    以某高速铁路软土路基为研究背景,通过试桩的方式明确施工注意事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方案,具体包括加设桩尖、改进送桩器桩帽和加设配套设施等。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施工方案有更高的施工效率,具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2年06期 v.2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速铁路泡沫轻质混凝土路基材料性能研究

    李苏宁;

    对高速铁路泡沫轻质混凝土路基材料性能研究,依托鲁南高速铁路项目,研究泡沫轻质路基材料物理性能。通过对水胶比、浇筑密度和纤维掺量进行流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增大泡沫轻质混凝土流值逐渐增大,随着浇筑密度增大其流值增大,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其流值逐渐降低。通过对浇筑密度和纤维掺量进行沉降距试验得出,施工时浇筑密度可采用800kg/m3。

    2022年06期 v.2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软黏土桩撑锚组合支护深基坑变形性状实测分析

    王智然;

    以温州梧田安置房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结合基坑开挖到底板浇筑施工期间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桩撑、锚组合支护体(上部支撑,下部锚索)与桩撑支护体(二道支撑)坑外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开挖阶段及坑底暴露期的早期阶段两种支护体坑外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变化规律相似,桩撑、锚组合支护体因锚索预应力的存在而有较好的位移控制效果;坑底暴露期的后期阶段随着地库承台土方的开挖、扰动土体的流变和锚索的应力松弛等因素影响,锚索对围护桩的约束能力逐渐减弱,支锚深度以下土体水平位移出现“快速”增长,直到基础垫层完成浇筑、坑底施工负重增加才逐渐收敛稳定。本文通过折减锚索刚度系数的反分析计算方法,模拟锚索对围护桩位移约束能力的衰减过程,并结合反映基坑实际变形的坑底土m值经验计算公式,运用软件进行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撑、锚组合支护体中的围护桩受力性能会随着土体水平位移的增大、锚索刚度的减弱而发生明显改变,说明深厚软黏土基坑采用桩撑、锚组合支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022年06期 v.2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孙娜;

    以某地铁车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地表沉降进行现场监测,获得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占建筑物总沉降和总倾斜的比例分别为7.8%和16.5%。车站基坑开挖到主体底板施工完毕期间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占建筑物总沉降和总倾斜的比例分别为59%和63.3%,且地铁车站东面的建筑物沉降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现象。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至顶板施工完毕期间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占建筑物总沉降和总倾斜的比例分别为33.2%和20.2%。地铁车站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呈现滞后性。在车站施工整个过程中,建筑物及地表竖向变形均逐渐变大,且浅基础建筑物竖向变形与对应的地表竖向变形相差较小,桩基础建筑物竖向变形小于对应的地表竖向变形。

    2022年06期 v.2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复合养护技术的预应力连续箱梁早期腹板裂缝防治研究

    裴军;

    确保结构耐久性是预防桥梁腹板早期裂缝的重要环节。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悬臂施工时常见的腹板早期裂缝问题,依托于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对腹板早期裂缝成因与控制技术进行探讨,主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角度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从养护技术出发,提出“模贴+人工养护+自动喷雾”的复合养护方法。

    2022年06期 v.2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索桥索力检测仪研究

    金雷;赵红岩;王丹;王智学;金春福;

    索桥索力监测,无论是在索桥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在其日常维护监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较为常见的四种方法:油压法、压力法、磁通法和频率法。普遍存在监测困难、测量误差较大、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材料压电式力晶组为力敏,针对索桥拉索结构,结合施工方法,提出一套索力检测装置。设计测试机构,确保在传感器失效、损坏等极端环境下,拉索预紧力不发生改变,同时将拉应力转化为压应力,切合压电式力传感器特点;利用分载原理扩大传感器测力范围,适合桥梁重载情况;引入记忆合金建立温控测力耦合系统,同时实现传感器的再预紧。装置对索力动态测量提供参考,为索桥索力日常监测奠定基础。

    2022年06期 v.2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

  • 沈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崔升广;

    本文对沈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针对沈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化分析与调研,全面归纳与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思考,为沈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补齐数字经济发展短板,引进高精尖人才,构建开放创新、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方案,为沈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对沈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2年06期 v.2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美丽乡村旅游建设的多维审视

    郭巍巍;吴文彬;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经济新业态,要重视乡村旅游特色创新。找准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凸显特色产业价值;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乡村旅游人才振兴,补齐贫困地区短板;实现“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拓宽旅游发展渠道。

    2022年06期 v.2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的中华文化设计研究

    戴东新;

    在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学习中,大学生出现了对中华文化失语和思辨能力缺失问题,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对使用英语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和培养国际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跨文化交际教材的科学、合理设计,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提供语言和文化的依托与保证。对《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教材进行剖析,旨在证明教材建设有必要从中华优秀文化主题的选取,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到价值观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认真设计。

    2022年06期 v.2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路径探究

    高辉;

    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时代意蕴,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分析了当前“双带头人”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长期性实效提升和长效化机制构建,从思想认知、能力提升、发展保障、指导监督、人才支撑等五个维度构建符合高校实际的“双带头人”队伍优化建设路径。

    2022年06期 v.2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的危害及化解对策

    富浩;李蒨;

    信息网络的高度普及、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和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形成了现实和网络“双面”社交切换的常态化。高职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过度沉迷虚拟网络社交,造成“双面”社交切换失衡,导致现实社交恐惧,影响正常完成学业。必须从社会层面的关注与育人策略的调整、学校层面的普查与团体辅导的干预、家庭层面的认知与和谐氛围的营造、个人层面的自律与社会位置的恰适等四个方面予以化解。

    2022年06期 v.24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思政工作与教育研究

  • 百年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启示

    张亚男;

    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要素、机制等问题,遵循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通过校园环境、实践环境、网络环境等环境建设实践,实现破解环境困境的目的,通过学校“嵌入式”建设、学生“代入式”建设、内容“渗入式”建设等创新建设方式,破解建设方式困境,通过师生协同、寝室协同、家校协同等机制建设,破解机制建设困境,最终实现百年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体现百年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年06期 v.2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卢应涛;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不仅是高职院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选择。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上具有融通性,教育方式上具有互补性。高职院校要着眼于两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强化顶层规划设计、优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联动式教学载体平台以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四个角度入手,循序渐渐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2022年06期 v.2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心育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动态教育机制探索

    王芳;

    及时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一体化、全贯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形成。运用思想价值引领的心理机制,将更有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把握高职学生思想和行为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形成能够与高职学生思想动态教育工作发展需求进行对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而实现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022年06期 v.2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金慧慧;

    学生干部是学校院系的骨干精英,是学生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青年学生中的榜样和旗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形象与素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能力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弱等方面,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学生干部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本文旨在通过深挖动力机制的影响因子,研究并建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动力机制,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等“三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2022年06期 v.2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校企协同推进信息技术专业群“三教”改革实践研究

    陈彦;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群“三教”主要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文章提出校企合作携手打造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对接职业岗位,以项目化课程体系引领专业教材建设;对接工作过程,校企“双主体”推进教法改革等的“三教”改革实施策略,并付诸信息技术专业群“三教”改革实践,取得一定的成绩。

    2022年06期 v.2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李小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货运市场的进一步壮大,货运代理企业对用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是国贸、物流专业培养货运代理人才的核心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存在着高水平师资队伍缺乏、教材内容滞后、现代化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等问题,从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教学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2022年06期 v.2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立德树人理念下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齐悦;

    立德树人理念下数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课程思政为数学教学提供价值引领,数学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以及数学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阐述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从把握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提升数学教师思政素养、课程思政要精准、适度、适当方面构建了开展策略。

    2022年06期 v.2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马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研究借助NVivo12软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97篇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献进行了质性分析,依据扎根理论自下而上的分析技术,提出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人才培养和创作建设两个方面构成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教育教学和实践参与构成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构成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影响因素。

    2022年06期 v.2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