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锋;
以20%作为目标空隙率设计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5.1%为最佳油石比。通过车辙试验探讨温拌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冻融循环试验探讨其水稳定性。从结果上看:温拌沥青混合料在170℃的温度下有12269的动稳定度,相比于原样沥青混合料在170°温度下的动稳定度约上升了10.5%,即温拌剂的加入可以使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增强;在原样混合料中,170℃温度下的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为92.3%,在加入0.5%的表面活性温拌剂之后,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减小为90.6%, 0.6%和0.7%掺量下的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分别为90.4%和88.3%,即温拌剂的加入可以使水稳定性有所降低。
2023年02期 v.2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飞;
基于某泥水盾构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结果,研究了泥水盾构隧道穿越桩基过程中对桩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桩基距隧道同样的水平距离时,桩基埋深对桩的水平位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泥水压力对桩基水平和竖向位移均有显著影响。泥水压力越大,桩基变形影响范围越大,桩基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也越大。隧道掘进会引起地层损失,从而造成桩基产生位移。不论L/H (桩长/隧道埋深)大小,桩身水平位移峰值均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变大而变小,当地层损失率为0.28/%(泥水压力为332k Pa)时桩身水平位移峰值最小。
2023年02期 v.25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段善德;
有效控制基坑对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是地铁保护区基坑设计的关键。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欣嘉园站旁双侧基坑为例,基于地铁变形控制的基坑设计理念,监测分析临近地铁双侧基坑施工对地铁区间隧道沉降和水平的影响,以获得基坑支护结构、区间隧道的变形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基坑临地铁侧测斜变形深坑约28.0mm、浅坑约10.0mm,施工全过程隧道最大隆起约9.0mm、最大水平拉伸约4.7mm,设计方案对基坑变形与地铁影响控制效果较好。同时,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双侧基坑施工需严控双侧基坑施工工序与工况,采用大刚度的支护结构、可靠的止水体系、突出地铁保护的支撑布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实践依据。
2023年02期 v.2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孟祥鹏;
以某地铁车站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规律,并对比三种不同排数工况下支护结构变形,获得了排桩排数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沿着基坑深度方向,桩身位移总体呈增大趋势。具体的,基坑左边缘排桩在小荷载下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大荷载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基坑中间部位排桩都呈现先缓慢增大后加速增大的趋势;基坑右边缘排桩在小荷载下加速增大,在大荷载下平缓增大。在距基坑顶部1/6位置,沿着基坑从左到右的方向,桩身位移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在距基坑顶部1/2位置,沿着基坑从左到右的方向,桩身位移首先增大,随后减小,最终趋于平缓。在距基坑底部1/6位置,沿着基坑从左到右的方向,桩身位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桩身位移峰值随着地面荷载增大呈曲线型。排桩排数越少,桩身位移峰值变化幅度越大。
2023年02期 v.2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谭斌;
为解决隧道盾构地表沉降难题,对盾构机施工过程进行监测,以此获取相关沉降规律。研究表明,施工过程中,盾构隧道施工对前方3D-5D范围内土体有扰动影响;盾构机盾尾在作业短时间内,地表沉降迅速增大之后趋于平缓增长趋势。盾构机盾尾在工作短时间内可作为沉降和固结分界线,该线之前为地层损失,之后主为固结沉降。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公式对地层沉降规律进行预测,其预测值在一定范围内。地层损失率和沉降槽宽度随着盾构机的施工持续变大,固结沉降的宽度也随着土体的固结而持续变大。地层沉降损失率VL的取值范围约为0.22—0.68,平均值为0.49;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取值范围约为0.25—0.41,平均值为0.33。本工程所得参数可适用于相似工程地表沉降的预测。
2023年02期 v.2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王涛;
以济南市CBD市政配套工程历下广场站-奥体中心西站区间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浅埋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时的地表变形与建筑物沉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知:环形土施工是关键工序;以超前小导管+地表注浆的复合加固措施可对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加以控制,可为该类地层和建筑物变形的控制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2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汪丽;
软土地区城市隧道地质情况差,周围环境条件复杂,对变形要求高,因此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为例,采用现场原位监测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比不同施工工法(CRD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验证工程施工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CRD法控制隧道变形的能力最强,变形沉降量最小,但如未能达到步步闭合的质量要求,则会适得其反。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成本、施工工期、施工难度均较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大。大跨度大断面隧道若与主道同时开挖,则会加大主道拱顶的沉降变形。故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较为适宜。
2023年02期 v.2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熊文林;王慧;
根据新制度主义理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教学制度变革,而制度变革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制度与组织环境的协同进化。本文在分析“三教”改革内涵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制度内涵和逻辑出发,剖析了“三教”改革的制度逻辑,构建了“三教”改革模型,提出了“构建教学创新团队-创新教师发展激励政策体系-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平台-培育教学创新文化”的“三教”改革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2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赵婷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需求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专业技能人才的匮乏造成供给结构上的不平衡。本文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研究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优势互补发展战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点,促进高职院校为社区教育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国家内循环格局的经济发展动力。
2023年02期 v.25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夷鸣蓉;
网络空间是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传播的主要阵地。随着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巨大冲击。立足调查研究结果,从意识形态的认同主体、客体以及认同环境入手,结合主体认同生成的过程,从多个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路径。
2023年02期 v.25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林琳;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快手、抖音、微视频、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一股“短视频浪潮”。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短视频的出现对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短视频。
2023年02期 v.2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何洋;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百年党史具有丰富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体系、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品质、引领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等多元价值意蕴。为了讲好百年党史,思政教师要注重在线下课堂中讲好百年党史,强化课程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实践课堂中融入百年党史,突出实践育人的创新性与广泛性;在线上课堂中传播百年党史,发挥网络育人的开放性与引导性,以此构建思政理论课线下、实践与线上三维立体课堂,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2023年02期 v.25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马光焱;李其源;
网络技术与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中,高校要突破德育工作的困境,就要从观念、内容、载体以及关注点四个方面入手,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强大功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政德育工作的覆盖面及影响力。只有掌握了德育工作的话语权,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023年02期 v.2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柴天珑;马黎进;黄维拥;
高校思政教育建设近年来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出发,剖析课程思政的内容,明确思政教学的目标和思路,以《建筑设计基础A1》课程为例,由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与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从能力、素质、知识等多层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对建筑学的热爱。
2023年02期 v.25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唐晓松;何佳;王影;张宁;
《地基与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学难度大。同时,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方式落后和实践教学受限等客观因素也导致该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升《地基与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探索了将数值模拟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通过数值模拟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和实际应用,充分发挥数值模拟可以动态、逼真和全面展示工程现象的优点,使教学内容中枯燥抽象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演示,对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该门课程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02期 v.2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才西月;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本质特征的虚拟仿真教学,正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道路工程勘测》课程为例,在虚拟仿真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课程评价体系的更新方面介绍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v.2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马瑜;
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课程目标为指导,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能力素养本位的教学目标、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校企多元联动的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建设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2023年02期 v.2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张霞辉;唐晶;
中职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为学生思想浸润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前沿阵地。本文以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问题和开展为切入点,提出“三全育人”格局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三条路径,主要包括: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全方位立体教学,“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两维并举,“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
2023年02期 v.2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下载本期数据